每年到了春天,同学们中间总有一种骚动:二年级同学该选择模块了,不少人问:选什么?怎么选?
科技学院英语专业设四个模块:语言学、文学、翻译、商务英语。我们先来看看这四个模块都是干什么的:
语言学:主要学习以英语为language of instruction的linguistics,主要有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发展方向主要有语言学研究、英语教学等。
文学:主要学习英美文学。发展方向主要有英美文学研究、英语教学等。
翻译:主要学习英汉互译的技巧与理论。发展方向主要有翻译实践、翻译研究、英语教学等。
商务英语:主要学习以英语为language of instruciton的商贸实践和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中的商务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s)。发展方向主要有对外贸易等。
那么怎么选?
想起了胡适1958年在台湾大学的演讲《大学的生活——学生选择科系的标准》(网上可以搜索到,如:http://i88u.com/BBS/ShowPost.asp?ThreadID=394)中的两句话:“性之所近,力之所能。”考虑到现今学生的实际问题(就业、生活),我狗尾续貂,加一句:“业之所向。”
什么意思?
选择模块,和选择专业甚而至于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是一样的,可以看几个标准,依次是:个人兴趣、职业意向、个人能力、模块难易程度、亲友意见、随机。用大白话说,就是:一看你对什么感兴趣,二看你想从事什么职业,三看你自己哪方面比较擅长和哪个模块比较容易读下来,四看父母、男女朋友、普通朋友、周围同学主张你选什么,五呢,随便选。
先谈一。能够将兴趣与专业结合的人是幸福的人。一个人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现在依然很感兴趣,居然能够把画画当作了专业和职业,学习和工作不但不感觉累,而且兴趣盎然,用贾宝玉读西厢时说的话,简直就是天下第一等“爽快”的事,就是幸福!此所谓“性之所近”是也。
再谈二:以后想以什么为生?是人总要有个谋生的行当,否则冻饿而死,总归不大体面。入了英语专业,毕业后能做的基本有几种:教书、搞研究、做翻译、做生意(主要是外贸)、做外事接待、入旅游行、做文秘等。想教书,不妨选择语言学、文学。当然,翻译和商务英语也可。想做翻译,当然选翻译模块了。做生意呢?商务英语更合适些。这就是我说的“业之所向”。什么都不想做呢?那很简单,不用选模块了,卷铺盖回家就是。
假设上面两条都不符合我,那就看第三条。自己哪方面比较强,或者比较起来,哪方面比较的好一些。比如,语言学里有许多专用词汇,我连那些单词都记不住,叫我如何去读?翻译呢,每次上课,碰到翻译题,老师总是表扬我的,那么好,就说明我的翻译能力还可以。该选什么,大概也就比较清楚了。另外,也可以不管自己的能力如何,单纯只看模块本身。四个模块各有哪些课程?看一看培养计划;哪些是学位课程?看一看培养计划;各课程都有哪些要求?看一看课程教学大纲(教务网站)……还可以看看本专业中哪些老师是教哪些课程的?这些老师厉害不厉害?是不是动不动就fail学生?(或者还可以看看我喜欢哪个老师,这个老师在某个方向,那我就冲他而去。)这么比较下来,应该会有个数了。
如果连第三条也没法帮你,那你就问问你老爹老娘,让他们给你定;或者问你男朋友女朋友,看看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再或者,问问同学,看看周围的人多数选什么,就随个大流——反正我这人从来就没有过主心骨!
如果连老爹老娘和朋友都懒得问,或者人家也懒得告诉我,或者问了也问不出个所以然,那么,可以闭上眼睛,用手指去培养计划上随便乱点,点中哪个算那个。再或者,抛硬币吧……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刘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