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9空乘2班东方张曌同学“我从远方来看你竟然变诀别”文章为今日头条录用。
深夜有感:我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和鄂伦春自治旗蒙古族相互结晶的孩子。
小时候父母总是教导我说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是需要传承和发扬的,但是对于他们的教诲,那时的我并无感触。现在随着年龄增长,我对民族的含义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且发现越是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我越是想去看看、走走,有一股力量,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杨丽萍,白族舞者,她说“民族的东西虽然很土,但只要有生命感知的人都会去感知。”确实是这样,当我进入大理古城、丽江古城、人间天堂的香格里拉、布达拉宫,我看到专属于少数民族的文化,我会陷入思考,就好像在搭建与他们精神世界的桥梁,尝试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每当我从沉思中回到现实,再看到眼前宏伟的民族建筑,或者是语言不通的少数民族的老者,就能够多理解一些墙上的裂纹,或者老者脸上的皱纹,它们都是民族文化和精神经历岁月的见证。
我生活在浙江宁波,风水宝地,养人之地,但是民族的烙印永远挥之不去,我努力的在每年有机会回到云南时学习白族的语言,白族的文化,聆听白族的故事,我想在不断汉化时求同存异,保持我们民族的自信,至少不想在别人问我会不会讲白族话的时候尴尬而沉默。 2021.2.13-2.14 这两天我住在翁丁原始部落,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佤族的村落。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13日晚,茶余饭后,我加入了他们传统习俗“打歌”的活动中,新年期间,从晚上十点到第二天天亮,他们围着火堆和古树唱歌跳舞,洗尘迎新欢庆新年,祈祷明年顺顺利利,身体健康。我听到他们的歌声,循声而去,看到篝火逐渐在视线中清晰明亮起来,周围的人手拉手起舞的样子,一瞬间就联想到了我们白族的火把节,有着相似的习俗,他们唱的歌词听着像“洗水水”,和我们云南的祝酒歌词的“水水水水水水”发音也近似,这样的亲切感瞬间点燃了我的血液,加入了他们的欢歌笑语中,好像灵魂深处也连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被热情的欢迎着,舒适欢乐的感觉,宾至如归。那里的人们日常穿着的服饰多为黑色深红花边为主,设计宽松休闲,人们会在脖子上戴一大片银制的花,用红绳系在脖子,挂在胸前。没有灶台,食物直接放在火堆上烧制,房子用茅草搭建,没有水泥砖瓦,地板用干的竹片铺就,家禽直接放养在院落中或在路上开心的跑,随处可见鸡鸭带着幼崽悠闲而过,牛有独立的房间,是他们的图腾,每家每户都非常和谐友善,可以随时走进一户人家,他们都会热情的招待,那里的人们是那样的朴素,善良。在这个地方,我看到了从我出生到现在最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将我深深吸引。。。
14日下午五点四十分,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不幸葬身于火海。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感到十分可惜,我揣着美好的回想刚刚离开,就发生这样的悲惨之遇,想到那样纯朴善良而美好的人们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我想到几百年的历史就这样被大火卷去,我想到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就这样消失,我想到我们民族的东西就这样毁于一旦。心痛万分,确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或许我还年轻,思想的高度和格局还不够,对这些事情的理解还停留在不深的层次,但我永远会带着一颗敬畏的心,去找到自己的根,周恩来总理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我将秉持着民族的自信和骄傲,一步一个脚印,走进我遥远的命途里,将民族的东西铭记于心,传承下去。